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5日電(記者賀書琛)在廣袤的土默川平原上,盡管正值農忙時節(jié),田間地頭卻罕有農民身影,田壟溝渠切開的“散塊田”成為過去時。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農田平坦規(guī)整,旋耕機、播種機等大型機械設備不停轟鳴穿梭,田野間一片現代農業(yè)新圖景。
包頭市土默特右旗位于黃河流經土默川平原的沿岸地區(qū),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重要的農業(yè)生產基地。眼下,這里玉米、高粱等作物已冒出新苗,當地正為即將播種的葵花、大豆等作物進行準備。
“土默特右旗耕地面積約175.6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5.68萬畝。”土默特右旗農牧局技術員藺斌貴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將耕地化零為整,配套修建節(jié)水灌溉設施,既節(jié)約成本,又增產增收。“高標準農田增加10%以上有效耕種面積,畝均節(jié)水200立方米以上,節(jié)肥超過30%,農作物增產15%以上。”藺斌貴說。
在土默特右旗海子鄉(xiāng)苗六泉村,農民正在試驗即將用于大田的20萬噸水溶肥項目。“根據不同地塊土壤需求,我們自動配比肥料,手機上一鍵就能實現水肥澆灌。”中化現代農業(yè)內蒙古有限公司苗六泉示范農場經理龔浩介紹。
海子鄉(xiāng)黨委書記成國棟介紹,2023年,苗六泉村開始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整村土地流轉項目,2024年在全鄉(xiāng)推廣開來。目前海子鄉(xiāng)已有超半數的村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建設,面積超過11.2萬畝。
過去海子鄉(xiāng)土地碎片化嚴重,鹽堿程度深,不少村民將土地低價流轉外包,常年外出打工。“如今家里的25畝地經過高標準建設后每畝地年流轉費增長到600元,再加上就地短期務工收入,年收入增加約2萬元。”72歲的村民白虎才說。
在苗六泉村一處倉庫,63歲的村民馮文正忙著搬運葵花種子。家里的38畝土地流轉后,馮文正被承轉土地的中化現代農業(yè)公司雇為專職工,月薪6500元,全年僅工資一項就超過了過去種地收入。
“我們將雇工分為3人一組,兩名壯勞力加一名弱勞力。”龔浩說,公司保證有勞動意愿的村民應雇盡雇,對村民進行定期技能培訓。目前,海子鄉(xiāng)長期受雇專職工486人,短期工1500人以上。
“整村流轉土地的價格隨著生產效益還會逐年上浮。”成國棟介紹,如今村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流轉熱情高漲,不少村民主動申請土地流轉托管,預計明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整村流轉比例,推動實現土地規(guī)模化、科學化利用。
“到2030年,我們計劃將全旗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土默特右旗委書記苗林旺說,通過讓“小田變大田、大田成良田”,實現節(jié)水、增糧、富農,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水平。
版權聲明:內蒙古經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1-3285917???蒙ICP備2021003034號-1
Copyright © 2016- 內蒙古經濟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