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下,,清溪旁,紅瑤女兒烏發(fā)長,。
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金江村黃洛瑤寨,游人如織,。
青石板路旁,,屋門口樹蔭下,擺滿瑤族繡片,、銀飾,、手鏈的小攤,引人駐足,。53歲的攤主潘繼皇正在招攬生意:“最近游客很多,,賣點特色商品,1個月能補貼家里1000多元,?!?/P>
沿石板路前行,一家百香果茶飲店映入眼簾,。得益于粵桂數字農文旅計劃,寨子里有了來自廣東的資金支持,、裝修指導,、設備支援、業(yè)務培訓,,也開起了第一家時尚茶飲店,。家家戶戶種植的百香果,變身游客青睞的潮流飲品,,古樹紅茶,、精品稻米紛紛上架。
上午10點,,百香果茶飲店對面的木樓,,傳出歡快的民族樂曲,身著民族特色服裝的當地婦女即將登臺表演,。
后臺化妝室,,67歲的潘蓮玉穿著自己繡的演出服,正和老姐妹互相補妝,?!俺?,跳跳舞,老有所樂,,還分享快樂,。”潘蓮玉喜滋滋地說,,“這個月能再多掙點,!”
兩層劇場,座無虛席,。梳長發(fā),、曬紅衣,開始表演……演出現場,,許多游客的手機幾乎沒有放下過,。
“一切都很新鮮,我們特別喜歡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舞蹈,,感覺中國傳統文化很吸引人,。”來自西班牙的游客喬納森·卡里洛邊拍照邊說,。
坐在第一排的7歲小姑娘杜梓玥,,看節(jié)目時目不轉睛:“衣服好看,舞蹈也好看,,以后還從廣東佛山坐高鐵來,,很方便的?!?/P>
二樓樓梯旁,,來自貴州的游客黃女士忍不住給家里人發(fā)語音:“和貴州的瑤寨不一樣,你們真該來看一看,?!?/P>
2014年,龍勝的瑤族服飾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當地政府積極牽線搭橋,鼓勵瑤族服飾縣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開班收徒,。培訓班自2016年至今,,已培訓超1萬人次。
當地婦女自古有蓄發(fā)習俗,,因而得名“長發(fā)村”,,如今寨子里發(fā)長超過1.2米的女性還有68人。“長發(fā)”不僅豐富了演出內容,,還開辟了產業(yè)增長點,。在瑤寨村口坐落著中國長發(fā)科技館,游客了解長發(fā)習俗和養(yǎng)發(fā)知識后,,可以購買結合“土方”開發(fā)的洗發(fā)養(yǎng)護產品,。而科技館每年從營業(yè)收入中劃撥資金反哺寨子,助力傳承發(fā)展民俗文化,。
美衣美發(fā),,美景美食,助推文旅融合發(fā)展,。更多瑤族群眾穿上紅衣,,登上舞臺,展示服飾之美,、長發(fā)之美,。全寨參與演出的群眾超120人。
“高峰期一天可以演出五六場,,能賣六七百張票,。”售票窗口的潘超群說,,“游客越多,,日子越旺,不僅有演出收入,,我家里還開了特色餐廳,。”
2023年,,黃洛瑤寨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等產業(yè)發(fā)展,,僅歌舞表演收入就達392萬元,真正實現了“群眾樂子”變“致富路子”,。
“烏龍盤發(fā)亮堂堂,,幸福生活久久長?!毖莩鲈诟杪曋薪Y束,。
上臺參與互動的廣東游客廖昭龍走出劇場,戀戀不舍,。10年前,,廖昭龍曾來龍勝看梯田,趕上大霧,抱憾而歸,。故地重游,,他很有感觸:“瑤寨還是那個瑤寨,原汁原味?,幷质切卢幷?,服務設施更好,游覽項目更多,,人氣更足,。這樣的變化,真是讓人想要一來再來,?!?/P>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