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4月29日電(李國棟)4月27日至29日,以“相約遼上京 醉美北疆行”為主題的內蒙古巴林左旗第三屆風箏藝術季在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舉辦,。這場為期3天的春日盛會,,通過14項特色活動聯動,探索“文旅體農商”融合發(fā)展新路,。
4月27日,,“相約遼上京 醉美北疆行”內蒙古巴林左旗第三屆風箏藝術季活動現場。新華網 李國棟 攝
千年遺址煥新顏 文旅融合激活歷史基因
清晨的遼上京遺址公園,,春風拂過斑駁的古城墻,,喚醒沉睡的記憶。在考古成果展示區(qū),,30塊圖文并茂的展板沿甕城遺址次第排開,,將最新考古發(fā)現與遼文化研究成果一一展示。
游客趙振果駐足在一幅“四時捺缽”場景復原圖前感慨:“看著空中舞動的海東青風箏,,再對照展板上的契丹春獵壁畫,,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春捺缽時節(jié)?!?/p>
這種時空交錯的沉浸式體驗,,是本屆風箏藝術季的一大亮點,。
在活動主場地全長1.2公里的木棧道兩側,1米至5.5米長的靜態(tài)風箏與2米高的地景裝置巧妙排布,,形成獨具特色的風箏文化長廊,。
巴林左旗風箏協(xié)會會長褚樹榮說,協(xié)會定制了60米長的“遠古三葉蟲”和36米長的“章魚”巨型風箏,,它們在空中翩翩起舞,,與遼上京遺址的滄桑壯闊相映成趣。
4月27日,,“相約遼上京 醉美北疆行”內蒙古巴林左旗第三屆風箏藝術季活動現場展示的風箏文創(chuàng)產品,。新華網 李國棟 攝
彩鳶作媒促發(fā)展 體旅互動培育消費新場景
春日晴好,當200余只大型軟體風箏,、3000多只普通風箏騰空而起,,遼闊的草原天空化作流動的藝術展廳。35多米長的草原駿馬風箏四蹄生風,,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風箏組團賣萌,,長達50米的遠古生物風箏陣列演繹著“空中侏羅紀”。
專業(yè)放飛團隊負責人陳向陽介紹,,我們根據遺址區(qū)風力特點調整風箏配重,,讓文化展示與運動體驗相得益彰。
在“萬人放飛”體驗區(qū),,中小學生,、市民共同執(zhí)線,數百只彩鳶齊飛的場景頗為壯觀,,詮釋了全民健身的內涵,。
這種“專業(yè)展示+大眾體驗”模式催生出多元消費場景。在特色產品展銷長廊,,巴林左旗各蘇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農特產品受到游客青睞,,有機雜糧進行“線下試吃+云端直播”。在非遺展示區(qū),,蒙古族刺繡技藝傳承人現場展示制作技藝和文創(chuàng)產品新品類,。
4月27日,“相約遼上京 醉美北疆行”內蒙古巴林左旗第三屆風箏藝術季活動現場放飛的風箏,。新華網 李國棟 攝
產業(yè)鏈條再延伸 農商聯動打造發(fā)展新引擎
夜幕降臨,,遼上京遺址公園華燈初上,夜光風箏秀將活動推向高潮,。LED燈帶編織的鳳凰風箏劃破夜空,,科技與文化的碰撞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守候。
與此同時,,在巴林左旗電商產業(yè)園里,,11個直播間正通過“云游風箏節(jié)”專題推介當地特產,。開幕式當天,線上交易額為126萬元,。
在活動現場,,當地30多家本土企業(yè)、12家合作社銷售優(yōu)質特色農產品,,形成“旅游引流—場景消費—產業(yè)增值”良性循環(huán),。據不完全統(tǒng)計,活動首日帶動周邊餐飲,、住宿行業(yè)營收入同比增長45%,,特色笤帚苗制品訂單量較平日增長3倍。
巴林左旗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謝艷莉介紹,,巴林左旗將風箏元素納入全域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風箏主題研學路線、打造風箏藝術季,,讓“紙鳶效應”轉化為持久發(fā)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