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鑫) 8月10日,中國愛樂樂團攜交響音詩《千里江山》登陸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在風華國樂和古典交響樂的帶領下,人們看到、聽到、領略到了傳世名卷《千里江山圖》跨越時空的不朽魅力。
交響音詩《千里江山》在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開演 宋澎濤攝
《千里江山》由中國音協(xié)交響樂團聯(lián)盟23家院團聯(lián)合委約,作曲家趙麟精心打磨創(chuàng)作而成。作品以故宮博物院典藏《千里江山圖》長卷為創(chuàng)作藍本,以音樂為“筆”、舞臺為“卷”, 致敬千年文化瑰寶。
月壑松風-琵琶演奏:韓妍 宋澎濤攝
《千里江山》是第十九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jié)25項活動中的一項。本場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黃屹說:“草原文化節(jié)是一個久負盛名的文化品牌,此次能夠把《千里江山》帶入到草原文化節(jié)就是希望把更多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內蒙古。《千里江山》有一種人曲和諧之美,草原文化節(jié)注重交流互鑒,我們的演出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作品中有東西方音樂的碰撞,也有中華民族音樂的交流,比如本場演出有內蒙古的兩支交響樂團加入,《千里江山》的畫卷因此更加絢麗 ,栩栩如生。觀眾可以感受到千里江山圖美麗畫卷和中華民族宏偉的藝術氣概。”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畫中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峰巒起伏、江河浩渺,氣象萬千,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畫中的杰出代表。全場演出共分六個樂章,與原畫作六個部分相對應,每個樂章的標題都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飽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意蘊。
奏響交響音詩《千里江山》宋澎濤攝
樂曲從第一樂章“云飛起,楚天千里”管弦樂演奏開始,勾勒出全景式的山水畫卷,第二至第五樂章,笙、琵琶、二胡、鋼琴、竹笛等多件獨奏樂器相繼登場,與管弦樂隊相互應答,展現(xiàn)出山巒疊嶂、煙波浩渺的壯麗景象。最后一個樂章,女高音的天籟之聲畫龍點睛,人聲與管弦樂、民樂中西合璧、交相輝映,余音繞梁,令人沉醉。
版權聲明:內蒙古經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1-3285917???蒙ICP備2021003034號-1
Copyright © 2016- 內蒙古經濟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