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王豐
當下氣溫不斷攀升,青少年兒童涉水活動顯著增多,溺水事故進入高發(fā)期。各級各部門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織牢織密防溺水“安全網”。
前不久,在滿洲里市北湖公園,一名市民意外落水,千鈞一發(fā)之際,路過的市民孫偉康與幾名熱心群眾利用湖邊的紅十字防溺水設施,將落水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去年,內蒙古自治區(qū)紅十字會啟動“救”在身邊·防溺水公益項目,在內蒙古各地公園、江河湖泊、山塘水庫、城內水道等易發(fā)生溺水的重點區(qū)域,因地制宜投放“四個一”簡易救援設備——一塊警示牌、一個救生圈、一條救生繩、一根救生桿。
據(jù)了解,2024年,自治區(qū)、盟市、旗縣三級紅十字會聯(lián)動發(fā)力,投入680套設備,在旅游景點、景區(qū)周邊等重點水域布下守護“哨點”。預計到2026年,可實現(xiàn)易溺水重點區(qū)域設施基本覆蓋。
暑假來臨,學生們將回歸家庭。但許多家長或外出務工,孩子交由老人照顧,或因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導致孩子的監(jiān)管出現(xiàn)問題。全社會需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盯孩子的安全,杜絕任何麻痹大意與懈怠,守護青少年兒童生命安全。
防溺水并非舉一家之力可成,需多方合力擰繩。尤其涉及未成年人防溺水,包括但不僅限于公安、教育、應急管理等職能單位共治共建防護體系。學校要開展防溺水特色教育課程,社區(qū)可吸納社會志愿者力量,借群防群治之力,強化水域立體巡防及應急處置能力。對于形勢嚴峻的農村地區(qū),除了“鎮(zhèn)、村、校、家”四位一體聯(lián)防機制,還可發(fā)動暑期返鄉(xiāng)大學生等力量參與進來。
防溺水任重而道遠。全社會要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善作善成的擔當,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版權聲明:內蒙古經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1-3285917???蒙ICP備2021003034號-1
Copyright © 2016- 內蒙古經濟網 All Rights Reserved